歲月如歌|創(chuàng)作手記
文/趙明洋
《歲月如歌》是我與久亮老師、建超老師合作完成的一幅5.6米x2米的國畫作品。
劉久亮草稿
王建超草稿
趙明洋草稿
7月4日市美協(xié)組織參觀了中信重工焦裕祿紀念館和一金工車間,從接到創(chuàng)作任務到作品完成歷時一個月。最初我與兩位老師分別畫了車間不同的局部創(chuàng)作草稿,七月中旬由于策展需要改為合作一幅再現(xiàn)一金工車間大場景的作品。由于畫面尺幅大、內容多、時間緊,工業(yè)題材平時又很少涉獵,無疑對我們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然而正是這些困難讓我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真正學習和踐行了焦裕祿精神。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學習和弘揚焦裕祿精神,敢于挑起重擔,不怕任務艱巨,敢于克難制勝,變壓力為動力。
洛陽礦山機械廠是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設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興建于1954年,1958年開工生產。投產四十多年來經過多次擴建改造, 已發(fā)展成為我國最大的礦山機器制造企業(yè)。焦裕祿同志曾在這里工作生活了九年,也是焦裕祿精神孕育成長的地方。1956年12月,焦裕祿回到洛礦,擔任一金工車間主任。1958年1月,洛礦黨委向焦裕祿所在的一金工車間下達了試制2.5米雙筒提升機,向當年“五一”獻禮的任務。作為車間主任的焦裕祿善于做思想工作,親民愛民,很快就調動起了大家的工作熱情。只用了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新中國首臺直徑2.5米雙筒提升機的研制,填補了我國礦山機械領域的一項空白。
中國畫合作自古有之,合作畫是兩名或多名畫家共同創(chuàng)作的畫作,起源于“雅集”這么一種中國傳統(tǒng)文化景觀。合作的畫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繪畫特點和習慣,這就需要合作的畫家在技法上互相遷就、互相協(xié)調。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與兩位老師經過不斷地溝通、磨合,最后呈現(xiàn)出了畫面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兩位老師的繪畫經驗使我受益良多。有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chuàng)作委員會委員侯震老師的悉心指導才使我們看到了作品最好的面貌?!稓q月如歌》表現(xiàn)的是焦裕祿同志工作戰(zhàn)斗過的一金工車間,作品以三聯(lián)形式呈現(xiàn),中間畫面氣息猶如老照片緩緩流淌出歷史的記憶,兩邊的紅色洋溢著那個激情歲月像火一樣的熱情。為營造出場景的現(xiàn)場感,畫面采用焦點透視在平面上呈現(xiàn)出廠房的三維空間,使畫面縱深感加強,我們有意壓低了機器的高度,從而使廠房顯得更高大。一幅作品的完成需要經歷無數(shù)次的調整,正是每一次畫面的調整,作品才能不斷地完善。對完美的追求是每一個畫家的目標,作品雖然有許多的瑕疵與遺憾,但正是有這些遺憾才組成作品生命力的一部分。
創(chuàng)作過程
回首歲月,時代在變化,歷史在前進,但焦裕祿精神卻能夠始終影響著幾代人,留下了一座矗立不朽的豐碑?!稓q月如歌》如同一首歌,當時間過去,沉淀下來的就是最動聽的歌曲。
展廳效果
歲月如歌 560×180cm 劉久亮 王建超 趙明洋 中國畫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