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關東山水畫家趙利民的藝術世界,每一個熱愛藝術的人都會受到一次藝術的洗禮。在這里,你可以看到黃山的雄奇、華山的險峻;你可以看到泰山的傲岸、峨眉的靈秀;你可以看到廬山的神韻,你更可以看到巍巍長白山的風骨、茫茫林海的無窮魅力。
趙利民
趙利民,現(xiàn)為中國國際書畫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青年作家協(xié)會專欄作家。自1981年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學畫開始,趙利民在30多年的繪畫藝術生涯中始終秉承“道法自然”的藝術真諦,寄情山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體現(xiàn)出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趙利民說:“山以載物為美,水以潤生為德。關東山水,踏實載物,恒久潤生。春華秋實,獨具魅力。她是上帝塑造之藝術珍品,是生我養(yǎng)我之世界,是我贊美歌唱之主題?!?/p>
求古典文化的淵深 育山水藝術的根脈
思想是藝術的根脈。畫好山水,不懂中國思想是不能表現(xiàn)出繪畫藝術的深刻之美的。趙利民從小就熱愛傳統(tǒng)文化。為了追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魅力,他思考《論語》,他研讀《道德經》、《老子演義》,他回味《莊子》,他揣摩陰陽五行,他甚至夜思夢想八卦。
也正是因為八卦,1992年年底,趙利民與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結下一段忘年情誼。陳老先生精通祖國傳統(tǒng)文化,趙利民將多年研究的成果《解先天八卦之我見》一文寄給陳老先生指正。陳老來信大加贊賞,對趙利民所提出的呼吁海內外同胞相互溝通、理解、幫助的看法“深表贊同”。
1995年初,趙利民將用了兩年時間寫成的《八卦哲學》一稿寄給陳老,陳老回信說:“《八卦哲學》所論陰陽、五行、八卦之說頗具卓見,深表贊佩?!敝蟮膸啄昀铮w利民又分別幸運地收到了陳老所贈的《儒家思想之時代精神》一書及“光明人人愛”等書法作品。陳老先生念念不忘祖國統(tǒng)一,同血、同宗、中華一脈的深情溢于字里行間。
1998年,趙利民將自己的國畫作品《高山流水》寄給陳立夫老先生,再續(xù)同胞情誼。在與老先生的交往過程中,趙利民的思想修養(yǎng)、文化修養(yǎng)與藝術修養(yǎng)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為了豐富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趙利民繪畫之余進一步鉆研政治學、哲學、文學、美學,國學與西學都在他涉獵的范圍內。先后在網絡、報刊、雜志上發(fā)表了大量文章與畫作?!稄膶W而優(yōu)則仕看孔子思想的偉大價值》、《先天文化是人類文明之根》、《從老子使民復歸結繩而用之看人類美好的未來世界》、《什么是愛》等等。
趙利民作品
在中國古代的山水畫中,很多時候我們會看到單樹、禿山、三兩只飛鳥,等等,仿佛世界是如此的凄涼。那么何以至此?不論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很多有智慧有才智的文人、知識分子、藝術家都被落后的體制壓抑著,使得抱負不得施展,沒有用武之地。于是詩人以詩道苦悶,畫家便借山水體現(xiàn)內心感受,那“禿山只樹”便是一個人孤掌難鳴的心聲。
深受古典文化浸潤的趙利民不是這樣,他求天道以重和,以樂觀看天下,以豁達寫人生。對于繪畫藝術,他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中多有扭曲的樹干,荒蕪的野嶺,畫者們不惜扭曲十八彎來表現(xiàn)筆端扭曲的技巧,不惜用萬點筆觸勾點出裸露山骨的空山禿嶺。我不認為這是藝術。我推崇向上、和諧、平衡的自然美,這是大自然的主流,是美的主流。
在他的筆下,山滿草木而生機勃勃,水含魚蝦而生生不息。他說:“地球是我們的美好家園,我們有責任讓她青山長在,綠水長流。我們不能因為工業(yè)文明侵害了田園而悲觀,不能因為經濟發(fā)展污染了清流而沮喪。我們應當發(fā)揮我們的聰明才智趨利避害。我們的人生也當是這樣,不應當遇挫折而灰心,遭不順而氣餒?!彼晕覀兛吹剑漠嬜餮笠绯龅氖撬枷?、是情感、是青春、是活力、是心胸,更是希望。
愛山之博大 愛水之飄逸 愛林之廣遠
趙利民供職于吉林省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院。作為一名林業(yè)工作者,他長年深入到省內林區(qū)進行林業(yè)資源調查,高山深谷、蒼林秀水,給趙利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藝術的靈感。每一幅國畫作品都體現(xiàn)出陰陽和諧的自然之美與生機盎然的生命之美的完美統(tǒng)一,給人以極高的藝術享受。美是用心打造出來的,在美之中融著趙利民的汗水與心血。林業(yè)調查,有時會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難,或者山間沒有路,或者荊棘叢生。有時在深溝險壑之中還有生命危險。趙利民是個性格堅強的人,是個勇敢的人,他把這種堅強與勇敢都化作了對山水的熱愛。
趙利民作品
他在高山密林之間豐富著他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對大自然及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理性認識。一幅幅地形圖,一張張衛(wèi)星照片,一張張航拍的大地身影,深深地印入了他的腦海。他用他的職業(yè)之筆,畫出林業(yè)資源狀況。幼林、成熟林,人工林、天然林,使他對林之神韻、水之上善、山之大氣都有了職業(yè)的、深刻的認識。
仿佛是在不知不覺之間,他曾經學畫時對于繪畫藝術的感性認識實現(xiàn)了理性的飛躍。由于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很多樹木被砍伐,很多曾經郁郁蔥蔥的青山變成了荒山、禿山,如同古代畫家眼中的世界。參天大樹何處尋?一種責任意識,一種使命感,在趙利民的心中油然而生:為什么不用我的畫筆畫出這無限壯美的大自然,為什么不用我的畫來喚醒人們的生態(tài)意識與自然意識?由此,他也形成了自己的繪畫原則——以焦墨為基礎,以素描為影響,以散點透視為框架,不畫曲折扭曲的樹干,不畫空山無物的東西,要畫就畫真山真水真天地。
古代山水畫,很多是畫樹不成林,即便是樹,也是婆娑不成材。趙利民認為,藝術如此是一種悲哀。他說,整個人類就像一個人,從出生到發(fā)展,不論從自我的角度還是從社會的角度看問題都應當樂觀、積極,向太陽一樣朝氣蓬勃。山,是大地的脊梁,無樹能有生機嗎?水,是萬物的乳汁,沒有樹我們會看到生命嗎?
趙利民作品
今年3月,趙利民在長春東北亞藝術中心舉辦了個人畫展,共展出多姿多彩的山水畫作100多幅。4月,中國國際書畫家協(xié)會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辦中國實力派書畫家精品展暨藝術家收藏推薦會,趙利民等4位藝術家的藝術精品被重點推出。來自國內外的畫家、書法家、作家及書畫愛好者共1000多人觀看了畫展,并給予了極高評價。
著名作家鄂華在看完畫展時激動地說:“一星期前我剛從日本回來,親歷了日本大地震,但是在這次大地震時,我們感到地震并沒有那么震撼。但是今天在東北亞藝術中心我經歷了又一次地震,這次不是大地在震動,而是我覺得我的心被震動了,為什么呢?就是因為趙利民先生的山水畫。這是一次壯美的震撼?!?/p>
山水藝術的風骨是精神。趙利民說:“我是林業(yè)工作者,我對山水有職業(yè)的感悟。藝術作品是社會、自然之美的升華。山水美在何處?山水精神何在?我以為,山之所以美就在于大山肩負著責任,體現(xiàn)出載物之厚德;水之所以美則在于水滋養(yǎng)著萬物,體現(xiàn)出博愛之情懷?!?/p>
暫無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