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古稱琴、瑤琴、玉琴、七弦琴,中國古老的樂器。古琴可分類為八音中的絲,或撥弦樂器。其音色深沉,余音悠遠(yuǎn),深具東方文化特色。 古琴歷來為文人階層重視,被尊為“國樂之父”、“圣人之器”。
10月25日(周日)14:30-17:00,嘉賓德韻琴館閔靜與你相約蜜蜂書店,普及古琴基礎(chǔ)知識,讓你了解古琴,并且近距離體驗古琴的藝術(shù)魅力。
主講嘉賓:閔靜
時間:10月25日(周日)14:30-17:00
主辦:蜜蜂書店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qū)宋莊鎮(zhèn)小堡尚堡藝術(shù)區(qū)B-106(近環(huán)島藝術(shù)區(qū))
電話:010-60573326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弦琴,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于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qū)拸V,音色深沉,余音悠遠(yuǎn)。
自古“琴”為其特指,19世紀(jì)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qū)別而改稱古琴。初為5弦,漢朝起定制為7弦,且有標(biāo)志音律的13個徽,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琴是漢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伯牙、鐘子期以“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琴臺被視為友誼的象征。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
現(xiàn)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范圍是中華文化圈國家和地區(qū),如中國、朝鮮、日本和東南亞,而歐洲、美洲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古琴作為中國最早的彈撥樂器,是漢族文化中的瑰寶,是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實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來歷代都有古琴精品傳世。存見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譜百余種,琴曲達三千首,還有大量關(guān)于琴家、琴論、琴制、琴藝的文獻,遺存之豐碩堪為中國樂器之最。隋唐時期古琴還傳入東亞諸國,并為這些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所汲取和傳承。近代又伴隨著華人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成為西方人心目中東方文化的象征。
主講嘉賓
閔靜
師從古琴制作大師王鵬,一直堅持學(xué)習(xí)古琴,德韻琴館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