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遺采風團開拔在即,官方代表、藝術家、詩人鼓勁助威
閱讀提示 | 由洛陽市委宣傳部牽頭,本報聯(lián)合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洛陽市文物局、洛陽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以及洛陽絲綢之路與大運河研究會等單位主辦的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認可。當前,隨著洛陽“雙申遺”的持續(xù)推進,這項洛陽市今年唯一由官方牽頭舉辦的助力絲路申遺活動,正在集結隊伍,即將踏上尋訪絲路歷史變遷之旅。值此采風團開拔之際,洛陽相關部門以及學術界、文化界等人士,紛紛寄語本報,為這場蘊含民眾力量和智慧的主題活動表達心聲,送上祝福。
8月5日大河報記者先后采訪了洛陽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林基建、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理事長黃曉峰、洛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燦輝、洛陽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索鐵生、曾于7年前參加過重走絲綢之路民間活動的青年詩人朱懷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學識,他們對即將參與的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持怎樣的態(tài)度?在他們眼中,這次采風有著怎樣非同尋常的意義?
以活動促申遺 體味文化內涵
“是長安金梭織出了錦繡/是洛陽銀梭織出了斑斕/絲綢之路才與千山萬水纏綿/絲路花雨才讓漫漫歲月鮮艷……”談到2013絲綢之路申遺大型文化采風活動,河南省黃河文化基金會理事長黃曉峰不禁哼起《絲路悠悠》。這首歌,是他們2006年為支持洛陽啟動絲綢之路申遺而創(chuàng)作的單曲。黃曉峰說,今年洛陽是“雙喜臨門”,大運河和絲綢之路申遺即將接受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次“大考”,離申遺成功又近了一步。
對于為何要舉辦這次采風活動,黃曉峰說,“舉辦文化采風活動,既可以讓來洛陽現(xiàn)場考察的國際專家看到洛陽民間對申遺的關注和支持,也可以增進沿途省份、城市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相關行業(yè)的交流與溝通?!?/FONT>
黃曉峰認為,搶救文化遺產、發(fā)展文化事業(yè),是黃河文化基金會主要業(yè)務之一。他希望通過這次采風活動,能夠在沿線城市播下一顆有著文化產業(yè)基因的種子,讓更多的社會公益人士與企業(yè)家參與到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支持與扶助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行動中來,體味文化內涵,發(fā)展文化事業(yè)。
采風促進交流 再現(xiàn)絲路昔日風采
“文化采風活動為‘雙申遺’加油助力。”受訪時,洛陽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副主任林基建說,他將代表市旅發(fā)委全程參與本次活動。
林基建表示,絲路申遺文化采風不僅是一次文化之旅,還是一次宣傳中原、宣傳河洛的文化之旅,采風團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絲路文化的宣傳者,都是中華文明和河洛文化的推廣者。
作為這次采風活動的成員,林基建認為,要加強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交流、溝通和合作,積極開發(fā)“絲綢之路”旅游線路,讓絲路再現(xiàn)昔日風采。
“洛陽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文化遺存燦爛豐厚。”林基建說,我們應借絲路申遺的東風,進一步擴大“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加快絲綢之路文化產業(yè)園項目的開發(fā)建設,對于有效提升洛陽旅游在國際旅游業(yè)界的整體形象,促進洛陽對外開放、合作交流和轉型跨越,有著開啟性的重大意義。讓“絲綢之路東方起點”洛陽的又一張名片深入人心,把美麗洛陽推向世界。
手中一管毛筆 勾勒絲路精神
“綿延萬里的絲路,連接歐亞大陸,2000多年來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傳播,留下了絲路精神?!甭尻柺袝覅f(xié)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燦輝說。
劉燦輝認為,絲路精神是開拓精神,它開拓了人類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文化之路;絲路精神是包容精神,它讓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們平等交流,共生共榮;絲路精神是和諧精神,它讓東西方文明的對話和交融不斷深化,成為構建和諧世界的典范。
談到2013絲綢之路申遺文化采風活動,劉燦輝表示,作為洛陽書法界的青年代表,他將全程參與,用手中的一管毛筆,為絲綢之路申遺吶喊助威。他說,近年來,洛陽書法家取得的成績令全國書法界矚目,借這次文化采風活動,將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書法家交流,宣傳洛陽厚重的文化底蘊,進一步提升河洛書風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
劉燦輝說,這次采風活動,實際上是對絲路精神的一次具體踐行,其影響重大,意義深遠。
行走絲綢之路 捕捉藝術之美
“作為一名美術工作者,我支持并全程參與采風活動?!?受訪時,洛陽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索鐵生語氣堅定。
“談到絲綢之路,腦海里總會浮現(xiàn)茫茫戈壁、大漠流沙、駱駝成行這些別具異域風情的景象。絲綢之路本身就是一幅生動的畫卷?!痹啻窝亟z綢之路西行采風的索鐵生,對新疆、甘肅等地特別熟悉。他認為,這次文化采風活動是宣傳洛陽文化,推動藝術家書畫創(chuàng)作的大好機遇。文藝家參與絲路采風活動,更是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走近基層、貼近群眾”,用畫筆描繪大好河山,弘揚中華文化的具體體現(xiàn)。
“單從繪畫角度來說,西域雄渾壯闊、氣勢磅礴的自然風格,以及西部各族人民豪爽彪悍的性格,頑強的生存精神,所有這一切都與內地迥異,特色格外鮮明,絲綢之路上這些獨有的、融東西方文化為一體的民俗風情是藝術家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素材。”索鐵生不禁激動起來。他說,這為藝術家們學習、借鑒不同的創(chuàng)作技法,吸收不同的藝術元素提供了好的渠道,同時,對開拓創(chuàng)作空間,進行藝術探索,尋找藝術創(chuàng)作上的靈感都是大有裨益的。在行走中捕捉美的事物,這樣的畫作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索鐵生認為,相對于他以往的絲綢之路西行采風活動,這次采風活動與眾不同之處在于:既能在絲綢之路行走中捕捉藝術之美,又能為洛陽絲綢之路申遺活動盡一點力,意義非比尋常。
詩人思忖 新絲路即將誕生
“我經常會幻聽到《出塞》中那一聲激越的音符,又會幻化出清冽的‘明月出天山’圖。有時‘十二木卡姆’在耳邊回響,阿曼尼沙汗正款款走來,我知道,我的魂留在了西域?!边@段充滿詩情畫意的話,出自洛陽青年詩人朱懷金之口。
2006年10月,朱懷金以電視制作人身份參加了千年絲路萬里行活動,他和一群洛陽人歷時一個月,完成了從洛陽到新疆,跨越5?。▍^(qū))的絲路之旅。一路走來,朱懷金寫下了不少華麗的詩篇。
“每一個熱血男兒都有從軍戍邊的壯志,歷代多少文人把目光投向了陽關、玉門、樓蘭,那是糾結著光榮與夢想的塞外,是理想馳騁的豪邁疆場?!彼f,這次采風活動,他將代表單位(注:朱懷金現(xiàn)供職于洛陽電視臺)隨團拍攝電視紀錄片,將以獨特視角將絲綢之路展現(xiàn)給中原民眾,實現(xiàn)他7年前遺失在絲路上的未竟夢。
“每一個前往絲綢之路的人,返回時都將始終與眾不同?!薄獙Ψ▏擞诟裨凇逗J序讟侵械牡蹏芬粫械谋磉_,朱懷金說:“這種不同,是要長時間穿越戈壁流沙、雪山和鹽澤,是在空寂無人沒有任何生靈的曠野,要時時歷經生與死的拷問之后,才能體會到。駝鈴叮當?shù)纳搪谩⒚嫒莩羁嗟闹鸪?、橫筆抒懷的詩人,他們都不見了蹤影,但他們的印跡無處不在,又都滲透到每一個踏入過這片荒漠大地的行者心中。”
“絲路的魅力是無盡的,是無窮的。它的意義在于商旅交通和文學、哲學?!敝鞈呀鹚伎剂税肷?,露出詩人的神情,“絲綢之路斷了嗎?我看沒有,一條新的絲路正在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