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文博會我去晚了,大部分展區(qū)都已撤離,所以看到的都是一些末梢,重頭戲均錯過。乾隆時期的琺瑯碗沒看到,只撿了些民俗的玩意兒看看,多不入眼??吹匠幨?,沒有我中意的。想起家鄉(xiāng)的竹器,快失傳了吧。
近年來國家鼓勵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文化創(chuàng)意項目,這與“飽暖思淫欲”同出一理,想我小時候,養(yǎng)條小狗父母尚說“人都養(yǎng)不活,養(yǎng)狗”,如今是基本不愁吃穿了,人活著總得干點啥,國力增強也需要喬布斯類的人,如果政策跟得上,辟開一條好做夢的文藝青年的“專項車道”,倒也是大快人心的事。
傳統(tǒng)的東西不是沒有好的,每每看見飛檐、江南的亭子、國畫的留白,我都意宕神馳,三千年造假史就算了吧,土坷垃燒成瓷器,破銅爛鐵搖身一變成景泰藍,不得不說,中國人比猶太人聰明多了,狡猾多了。比起支離破碎的歐洲大陸,中國的版圖一直是令全世界羨慕的“肥肉”,馬可?波羅描述過金碧輝煌的東方城市,中國一直以神秘富庶的面貌示人。近幾百年來的落后讓國人信心欠缺,真相是中國人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有著不可思議的想象力。如果不是因為太文明太富裕被北方民族覬覦,拿著大刀逼迫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才子屈服,中國的文明程度遙遙領先于歐洲。
習先生說現在形勢于“我”有利,物質豐盛只會被扣上暴發(fā)戶的帽子,鼓勵創(chuàng)意當然是好事,免得我國的青壯年也像福利好的歐洲國家一樣整天無所事事。成功的企業(yè)也不是沒有,我覺得大頭還是靠國家吧,美俄高精尖科技都是軍工在做,民間的總要慢一拍,畢竟老大最有錢嘛。
社會是什么?一代代的血肉,生生被折進前進的車輪,如能換來時代的進步,個人能在剩余價值被剝削得寥寥無幾的情況下,衣食無虞地過此一生,也算是兩不虧欠吧。(編輯: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