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這是我們重走客家路的第四天,8日傍晚,我們從龍南世客會閉幕晚會的彩排現(xiàn)場來到全南住地。9日一早,全南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熱情邀請我們品嘗了地道的客家早餐豬紅湯,豬紅湯是豬血和豬肉混合,口感蓬松,這和我們河洛鄉(xiāng)村的殺豬菜有些相似。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客家先民一路南遷,沿襲著中原文化的民風民俗也在融入了當?shù)氐拿袼字杏l(fā)多姿多彩,令人迷醉??图椅幕且云涔艠恪⒑裰囟钍廊瞬毮?。
雅溪,村以溪名,本身就充滿了詩意。全南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陳云石帶我們走進了溫暖多情的雅溪圍屋。雅溪圍屋,不似大多數(shù)客家圍屋那般高大霸氣,而是精致小巧、結(jié)構(gòu)緊湊,堪稱圍屋中的“小家碧玉”。雅溪古村,不能錯過的是兩幢古老而堅固的方形圍屋。一是“土圍”,一是“石圍”。稱“土圍”,因為建筑外墻是土石夯制的,基部厚達一米多?!巴羾泵麨楦P菄瑖T由青磚砌就,土夯的高墻上嵌著兩排小小的木窗戶。圍屋建于清咸豐年間,是陳姓家族為避險居住而建??紤]到安全,圍屋的出入口和通風口皆不大。雅鳳圍為“石圍”,建于清光緒年間,天井里有一口麻石圍砌的古井,井水清澈,曾是客家非遺釀豆腐的專用水??图胰怂赜猩鹘K追遠、敬祖睦宗的傳統(tǒng)美德,“根”一直系在他們的心上。如今的福星圍,已經(jīng)布置成“二十四節(jié)氣”展示館。從中我們更能體會到客家文化中所蘊含的中原文化情結(jié),意味無窮。
在雅溪村,我們品嘗到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擂茶,作為客家人從中原向南方遷徙中留下的寶貴財富,擂茶被譽為“中國茶文化的活化石之一”。擂茶起源于河洛地區(qū),由漢魏的粥茶和唐宋的點茶衍變而成,是客家先民在遷徙、生產(chǎn)、生活積累形成的一種創(chuàng)新飲食習慣。用料極其豐富,鮮茶葉、糯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再加上各類青草藥,置于擂缽,以擂杵搗爛,再一遍遍地研磨,最后沖上開水,加入山茶油,方可服用。
一碗熱乎乎的擂茶下肚,舒適暢快,讓我們仿佛嗅到了中原大地的鄉(xiāng)土氣息,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客家兒女的奮斗足跡,拼搏進取,不舍晝夜。(高均海聶麗周天杰牛林林徐淑麗文/圖/視頻)
暫無相關(guān)評論!